<
y9h5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重圆(双重生) > 第391章
    实在好笑。

    要是真的福气,为何这满宫的女人,都是衣着华丽,却死气沉沉的模样。

    这个世上,哥哥父亲便算了。

    她与母亲最为亲近,却最后的期盼,也被母亲打碎。

    死了也好。

    也好。

    她抬手抹了抹眼角的泪水,不觉笑起来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关于秦家灭门案的审判,自正月二十五日至二月初二,整整九日,轰轰烈烈地在庙堂民间流传。

    茶楼酒馆中的说书不讲了,各人都大谈此事。

    不住感慨那位御史大人是为国为民的清官,做了多少实事。此前黄源府的匪患,也是其请旨巡抚。

    却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残害家人的儿子。

    真是老天不长眼!

    至二月初四,对犯人秦照秀的最终处决,从皇帝手中,一路下发至内阁,再至刑部、督察院、大理寺,众臣皆知。

    其罪大恶极,不仅谋杀朝廷命官,更是违背大燕重孝之道。

    为以儆效尤那些不敬父母长辈的歹人,在三日后,对其行五马分尸之刑。

    二月初七,天阴多云。

    刑场之上,百人围观。照秀的头颅和四肢,被绳索捆牢。

    五匹朝向不一的马车,缓缓朝前行走,身体被拉扯撕裂的极痛中,冰冷的雨丝飘落,他闭上了湿润的双眼,嘴里还在笑着喊:“娘,娘……”

    过了今晚子时,就是他的十八岁生辰。

    也在这日,潭龙观的庞杂人等,包括几个道童,以及被掳来、还未入炉的六名年轻男子,被东厂督主谭复春尽数带走。

    身后是熄灭了香火的道观。

    未烬的熏浓沉香中,山风袭过,将那缕模糊的血腥气味,吹向一望无尽的松林。

    许执站在崎岖山道上,微微眯眸,遥望一路远去的众人。

    知道那些因幸存而喜悦的人,定然活不了了。

    皇帝绝不会允许知情者存在这个世间。

    他转过身,在胸口几乎麻痹的疼痛中,绕过场院中堆积成山的香料,继续去处理观内剩下的事。

    等从郊外回到城内,卢冰壶的指令又到,命他带人去封查秦府。

    便在昨日下晌,有人检举秦令筠利用职权之便,行贿赂之事。

    今年国库的亏空比去年还厉害,各部衙署都朝户部哭要银子,户部的几个上头长官头疼不已。百姓赋税加不得,这几年天灾委实厉害,填饱肚子都难。

    正好趁着京察的机会,那些落马官员家中或有富庶钱财,好搜刮填补空洞。

    当前秦家灭门无主,再合适不过。

    许执遣手下官吏去清查其他地方,只有一处:秦令筠的书房,是自己前去。

    所有装在匣盒中的书信,都翻阅看过,将那些与秦家联系紧密的官员一一记住,把信整理好后,准备带回刑部与卢冰壶。

    至于旁的抽屉,也打开来看,检查是否有遗漏。

    忽然,一个带锁的抽屉落入眼里。

    想必是放了贵重的东西。

    试着拽了拽,到底不行。

    出去让人寻把锤子过来,微弯了腰,扬起手腕,用铁锤敲去了那把指头大小的锁。

    随后拉开抽屉,却见是一堆画轴。

    犹豫了瞬,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幅,将绳子挑落,展开画卷。

    目光倏然一滞,捏着卷轴的动作也不由变得轻缓,而后把画小心地放在了桌案上。

    是……柳姑娘。

    少女的发髻,与那天落雨,他初见她时一样。

    却非素裙洁面,而是绿裙淡妆,肤白唇朱,正擒扇轻摇,似是猫儿的眼微微弯着,在对画外看着她的人笑。

    在对视上的一刹那,许执的心跳蓦地加快,无措地将眼偏到一边。

    正是大开的窗外,阴风阵阵,几棵柏树翠竹沙沙作响。

    杂着官吏四处搜找金银钱财的声音。

    再转回眼,他迅速收拢起这幅画。

    又打开其余的十九幅画,上面的美人皆与柳姑娘很是相似。

    但他看出来,那些人都不是她。

    眼帘垂低,视线落在那封已卷起的画轴上。

    须臾后抬头,把一旁的炭盆拉过来。

    擦亮火折点了一幅画,冷漠的眸中,倒映着燃烧的橘红色焰光,将画丢入盆中,又把剩下的画都扔了进去。

    他抿紧唇角,隐约明白了秦令筠煽动他改变立场时,为何会知道他的心思了。

    原来不止他一个人怀有不轨之心。

    一直目睹火星湮灭,盆中剩下深色的灰烬。

    唯留那一幅,他带出了门。

    在出书房后,见一个老妪和两个随从被布团塞住嘴巴,满脸惶恐地挣扎,正被卫陵的人拖拉着,过来与他道:“许大人,人我就先带走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昏沉天色中,许执站在台阶上,平声应道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捏紧了沉甸的袖口,用青绿的袍袖遮住从天吹落的风雨,直至离开秦府。

    第141章 佳期梦

    “卫三爷饶命啊!我绝不会把三夫人是秦家小姐的事说出去, 求您放过我!”

    曾被派出去找寻那位公府表姑娘身世的秦家随从,才把老妪带回京没两日。